前两天有家长向我反应:她的孩子总是生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中,经常一个人自言自语,把自己想象成动画片或故事里的某个人物,在做一件什么事情。在幼儿园里,小朋友都在场地上玩耍,她的孩子却躲在一边不停地说着什么,老师和同学都听不明白他说的话。问他在说什么,他也不回应,只是一个劲儿地自言自语。平时也不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不知道怎么和小朋友沟通,没有自己的朋友。偶尔会特别想找个同伴玩,一旦发生了一点矛盾就不玩了,只敢和脾气温和的小朋友在一起玩。平时在家里最喜欢的事情是看动画片和听故事,经常说自己很无聊。不喜欢幼儿园也是觉得幼儿园的活动安排太无聊了,在家里总觉得没意思。看到孩子这样的表现,家长很是担心。
经过深入了解,我发现孩子目前的问题主要是由家长的养育方式造成的。首先,家长自身没有朋友,不爱交际,给孩子缺少示范。在他们家的生活中,没有“朋友”这个概念,平时,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回家之后就和家人待在一起。他们没有邀请过别人来家里做客,也没有以客人的身份去过别人家里,大人也很少带孩子出去玩耍。所以,在孩子的世界里,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朋友,怎么交朋友。其次,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主要抚养人几乎不跟孩子交流,她觉得那些都是废话,其他的话她又不会说。孩子大一些之后,她主要给孩子讲绘本,生活中的交流比较少。后来,妈妈出去上班了,家里老人也不爱出门,经常给孩子看动画片,所以孩子的语言学习主要来自于故事和动画片这些虚构的世界,这些内容不是来自生活中的真实情景,所以就影响了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让他对语言的理解和迁移的能力就会很弱,在真实世界里不知道怎么和他人交流沟通。他不会交朋友、不知道怎么和同伴相处、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自己的语言能力不足有很大关系。然后,家长对孩子的陪伴方式比较单一,要么就是给孩子讲绘本,要么就是让孩子看电视。孩子的玩具比较少,除了听故事和看动画片,不知道干什么。大人不怎么带孩子出去,又不在家里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孩子旺盛的精力无处发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乐趣和归属感,他喜欢沉浸在虚构的世界里的行为也就可以理解了。针对这个家庭的情况,我提了一些建议。1.让妈妈和其他家庭成员在生活中多和孩子沟通、交流,不需要太复杂。比如,吃饭的时候可以问:“宝宝,你知道这道是什么菜吗?你觉得味道怎么样?”早上起床的时候可以说:“宝宝,今天你想穿哪件衣服啊?”幼儿园放学后可以和孩子聊聊天:“宝宝,今天在幼儿园你和哪个小朋友玩了?你们玩了什么游戏呀?”把孩子拉回到现实生活中。在给孩子讲故事或者看动画片时,也可以和孩子进行交流:“你觉得他做得对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创造机会让孩子多说,不是单纯的表达,而是让孩子和大人双向交流。2.丰富孩子的生活,帮孩子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和孩子在一起做一些事情。比如,可以给孩子多买一些玩具,拼图、积木、汽车什么的,可以带孩子去上一些兴趣班的体验课,或者全家人在一起玩个什么游戏,一起打扫卫生等等,让孩子觉得有很多事情都可以做,不至于觉得无聊。3.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平时多带孩子出去玩儿。当他遇到困难时大人要及时提供帮助并做好示范,让孩子学会正确对待和他人的矛盾冲突。在家里可以玩角色扮演的游戏,设定一些场景,让孩子学习怎么和小朋友相处,遇到问题该怎么解决。孩子和现实接触得多了,慢慢会减少沉浸在想象世界里的行为。如果孩子只是偶尔的现实和想象分不清或者孩子故意把自己想象成某个角色,这是很正常的,符合6岁之前孩子的发展特点,不用过于担心。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创,欢迎关注、点赞、评论,文章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