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孙苏静)5月7日下午两点,南京首个“逼迫症”门诊开诊,坐诊专家——南京脑科医院副主任医师关承斌早早到了诊室。令人吃惊的是,当天下午关医师接诊的逼迫症患者都是“90后”。
13岁的王小明是由爸爸妈妈带着过来看诊的。本来,小明在小学五六年级曾因抽动症休学,上初中后因为学习压力大,抽动症症状减轻,但却呈现了显着的逼迫动作:小时候抽动症常常会碰到他人,现在每次出门,都会重复查看自己的膀子,且在人群中,常常重复问询亲朋,自己有没有碰到他人。因为脑海中出现许多的重复主意,无法自控,小明不得不再次休学。
据了解,接诊当天,因小时候患有抽动症、长大后伴发逼迫症的患者,除了王小明外,还有别的两位,一位17岁、一位16岁,且都现已休学。
27岁的刘同逼迫症症状较为严峻,在就诊的过程中,会不停地回头看,就诊完毕后重复查看,在诊间绕了好几趟才关门脱离。据刘同自己介绍,他患有逼迫症多年,因为不想吃药,尽管接受过十多次心理医治,但作用欠好。“刘同的逼迫症症状首要体现为惧怕犯错,有置疑自己掉东西的逼迫思想。”关承斌说,药物医治在病况较重的逼迫症医治中必不可少,许多患者因为年纪小,不愿意合作药物医治,往往延误医治机遇。
我国最新数据显现,逼迫症的终身患病率为2.4%,是一种十分难治的精力心理障碍。除重复洗手外,怕脏、怕做错事、重复查看、重复问询和承认等逼迫思想和动作愈加常见。
当天下午5点40分,关承斌送走了最终一名患者。在她失眠症(逼迫症)专家门诊实践接诊的患者中,8名逼迫症患者都是“90后”,乃至还有3位“00后”。这让许多人觉得难以想象,但在精力医学博士、医学心理学博士后、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副主任医师柳娜看来却是见怪不怪,“逼迫症起病早,儿童青少年时期起病许多见。且逼迫症有多种类型,除清洁类逼迫外,还有囤积行为、疑病行为等,如看到脏的东西会发生焦虑心情,需求经过重复洗手才干缓解;喜爱囤积东西,丢掉时觉得惋惜总是丢不掉,情况严峻到现已影响到学习、人际交往等社会功用时,家长就要引起留意了”。
记者了解到,因为国内对逼迫症的研讨还处于初级阶段,真实开设“逼迫症”专病门诊的医院寥寥无几。现在,南京脑科医院的“逼迫症”门诊每周开诊两次。(文中患者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