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大偶像的完美,满足自己的空虚
青少年期间,人们的身份特别敏感,想与某种团体、文化群体产生联系并承认自己的独立性。当他们寻找有助于塑造自己身份的偶像时,那些被美化、夸大的完美偶像,往往会成为最有吸引力的目标。这些偶像的名声、外貌、行为举止、才艺等等都能给青少年带来惊喜、激励或心灵寄托。
身份认同建立在偶像之上
明星偶像团体、粉丝社群等群体文化能给青少年提供社会认同感,去发现自己命运的形状,探索自己和他人的相似点和不同点,研究自己的价值观、信仰、追求等等。尽管这种身份认同可能是暂时的,但它给了青少年一种被接受和尊重的感觉,能够满足他们的存在感和归属感。
社交媒体提供舞台,拓展偶像的讨论空间
青少年对偶像的痴迷,也经常通过社交媒体来表达。互联网上的评论、转发、点赞等等活动,使得偶像拥有更大的影响力,青少年也能在网络上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来一起讨论偶像相关话题。在这个“互联网+追星”的时代,青少年能用一些新兴媒介来扩大偶像圈的讨论空间。
压力过大,付出代价
各种偶像制造公司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和话题度,经常让偶像处于极度竞争和应对压力的环境中。而青少年追星者则容易因此认为,其追星的过程也应该追求完美。由此,他们往往会给偶像施加过多的期望,认为偶像应该成为超凡脱俗的存在,成为自己多年心中的神话。面对偶像失败、退役、性丑闻之类的事件,这些青少年追星者往往会陷入无尽的痛苦,而且通常没有其他输出渠道来宣泄情绪,使得他们心理压力峰值难以平缓下来。
结语
青少年期本来就是一个摸索的过程,追星只是其探索之一。追星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兴趣。对于那些健康追星的青少年来说,有参与在团体中、交友、以及感受自我认可等等的多个方面受益。当然,若是过度追求,那么其负面影响或多或少会使青少年承受一定的伤害。因此,适度的追星,才是更合乎逻辑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