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阅览是教师专业充电的重要手法,不少教师发现,即便在结业之后,教育学书本仍然是自己最常阅览,读后收成也最大的书目类型。今日,咱们与您共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檀传宝教师关于教育学书本阅览的几点观念,期望对您有所协助和启示~
许多中小校园长、教师传闻我是教育学教授后,常常满怀期望地请我能供给一份供一线教师阅览、进修的书目。大都情况下我都惶惶然不敢多言。原因是:这看似简略的使命,要完结好,其实并不简略。
我曾应约写过一篇短文《“好教师”应有的三种修炼》(《北京教育》2020年第12期),首要观念是:所谓“好教师”,必定要在学科专业上不断提高,更要在教育专业上不断精进;好教师不只应该“专业”,还必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或许“不那么专业”的“通才”,成为一个可以展示国际和人的完整性、承担起培养自在而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这一圣神职责的巨大智者。故尽力寻求渊博的常识结构、杰出的学科专业素质、完善的教育专业素质,是“好教师”应有的三种修炼。此三种修炼中,仅仅“渊博的常识结构、杰出的学科专业素质”所应涉猎的书目,恐怕就现已是海洋相同的存在了。若加上每位教育作业者应有的特性寻求,所谓的“教师阅览书目”基本上便是只要神仙才干开列的了。
当然,我已然在教育学范畴持久任教,在“完善的教育专业素质”一维,总有些个人领会,可以抛砖引玉。而以我之见,若限制在教育学范畴,教师可以按部就班地展开如下三个类型的阅览。
1
第一种:经历的教育学阅览
关于许多刚刚进入教育学学习范畴的教师来说,最为亲热的往往是那些理性、美丽、浅显易懂的教育思维的言说。故“经历的教育学阅览”应当是教育学学习的初阶。
经历的教育学,并非“初级”的教育学。从孔子、苏格拉底、洛克、卢梭一直到今日,人类许多最巨大的教育思维都蕴藏在经历的教育学论说之中。现当代,这一类经典著作更不罕见。比方: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A·S·尼尔(1883-1973)的《夏山校园》、小原国芳《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等等。国内教育名家中,魏书生、李镇西、李吉林等人的著作也深受广阔一线教育作业者的追捧。
经历的教育学著作,多出自有丰厚教育实践经历的教育家。这类著作最杰出的利益有二:一是教育才智与教育日子的日常难分难解,二是表达方法上常常言必有中、酣快淋漓,不故作高深、忸怩作态。比方“我信任道德教育使孩子变坏。我信任,假如将一个孩子所受的道德教育去掉,他就会变成一个好孩子。”(尼尔,《夏山校园》)比方“有经历的低年级的教师总是力求使儿童从他入学的初级阶段起就成为常识把握进程的活跃参加者,力求使国际的提醒进程给孩子们带来殷切的、无与伦比的高兴、振奋……”(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又比方:“一个真挚的教育者一起必定是一位真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诚心敬爱的教师,必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教师。只要童心可以唤醒爱心,只要爱心可以润泽童心。”(李镇西,《爱心与教育》)。
这些美丽而深化的文字,当然最能感动深爱教育的同行。可是经历教育学在情感发泄的一起,也有或许有某些从事谨慎学术研讨的人所无法承受的东西,散文笔法往往在逻辑上存在缝隙。比方“假如将一个孩子所受的道德教育去掉,他就会变成一个好孩子”的原意是批判“坏的”道德教育,但在逻辑上却将一切方法的道德教育(包含尼尔自己的自在主义道德教育范式)都一概否定了,肯定是过分过火的表述。当然,熊掌与鱼不能兼得,经历教育学阅览可以引领咱们进入教育学著作的阅览,激起咱们对教育活动反思、探求、建构的爱好,就现已是功德圆满了。不过教育同仁应当留意的是,已然这些理性、美丽的文字或许有考虑不周全的当地,你就不能只要这一类的阅览,你就得逾越理性、经历走向相对理性、逻辑,也或许相对单调的学科的、学术的教育学阅览。
2
第二种:学科的教育学阅览
所谓“学科的教育学”,其实便是“教材”意义上的教育学。教科书的一大优点,是能将某一个学科范畴较为安稳的经历、思维、研讨效果以“根底常识”的方法聚集起来,极为便利读者构成该学科较为全面的“思维地图”。不过教育学是一级学科,单教育学本科专业课程就有好几十门。若要求一线教师将这几十门教育学科的教科书都通看一遍,显然是一个过分艰巨也未必有必要完结的使命。好在教师的日常作业需求决议教师的阅览。若从这个头绪去开列教育学教科书的阅览书目,就会相对简略起来。一个在中小学从教的教师,首要的作业可以归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教育”,也便是教育;别的一个是“育人”,中心是德育。故“学科的教育学”阅览,无妨先从这两个范畴开端。
在课程与教育范畴,有两类教科书是教师必读的。一类是有关课程论、教育论的著作。我个人曩昔阅览体会比较好的,有施良方的《课程理论:课程的根底原理与问题》,王策三的《教育论稿》、陈佑清的《教育论新编》等等。别的一类是与课程与教育活动直接相关的心思学教材。如David Shaffer的《发展心思学》,吴红耘、皮连生主编的《学与教的心思学》、刘儒德的《教育中的心思效应》等等。21世纪以来,课程、教育改革如火如荼,一线教师们疲于唐塞的使命之一便是无休止的教改训练。须知课程、教育改革的许多“年代要求”关于教育学科来说,只不过是教育学基本原理或许教育学专业常识的使用。与其重复参加一些使人昏昏的专家讲座,不如静下心来体系阅览一些教育学教科书。假使咱们可以从课程、教育的原理上了解更多,咱们对新课改使命的了解、反思、创造性实践,当然就会简略许多。
关于德育,记住从前有一线教师问我:在学科教育里,我究竟应该怎么做德育?因为其时时刻太紧、一两句话作答过分唐塞,我只好笑笑对他说,你先看我那本《德育原理》试试?因为关于德育在课程里存在的一些基本问题,在《德育原理》教科书里现已有开端的建议,仅仅因为咱们曩昔仅仅中文系、数学系结业的,只学习过学科教育法而对教育学的其他根底常识如德育原理没有涉猎过罢了。除了《德育原理》,哈什(R. H. Hersh)等著的《德育形式》、杨绍刚的《西方道德心思学的新发展》等等也都是不错的著作。但鉴于立德树人的作业最为杂乱、德育是一个需求跨学科研讨的范畴,若期望对德育有更深、更广的了解,教育界的同行或许还要跨学科阅览道德心思学、社会心思学、特性心思学以及道德学、政治学、社会学等范畴的教科书。
除了课程教育、德育原理,教师还应当加强教育思维史、教育哲学、比较教育以及教育道德学、教育法学等方面的阅览,而这一阅览也应当从教科书开端。
教科书是根底,可是已知国际。而作为人类最为杂乱也最为高档的实践活动,教育日子势必会面对许多不知道国际的应战。且教育作业者关于自己的作业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更要探究夸姣作业的无限或许性。因而教育学不只应该成为广阔教师的学习范畴,更应该成为咱们探究、立异的研讨范畴。故在“经历的教育学阅览”“学科的教育学阅览”的根底之上,有更高寻求的教育家就应当有第三种阅览——“学术的教育学阅览”。
3
第三种:学术的教育学
假使“学科的教育学阅览”可以因作业使命的规范简化为教育、德育两大类,有一些最基本的书目可列,则“学术的教育学阅览”或许就没有开列普适书目的或许了。因为进入“学术”或许研讨层次后,读者的课题是详细的、爱好是特性的。仅有可以一说的,便是研讨爱好与阅览爱好的统一性了。
比如,假如你对教育的敏理性有爱好,你就必须阅览马克斯·范梅南的(Max Van Manen)的《教育的情调》。在这本著作里,范梅南指出:“一位机敏的教育管理人员应该知道该说什么和不应说什么,什么该提什么不应提。教育的敏理性和教育机敏是一个教育管理人员进入孩子的体会国际的才能。”须知“知道该说什么和不应说什么,什么该提什么不应提”的“教育的敏理性和教育机敏”关于一切教育作业者而言都是保证关于孩子的“教育爱”之有用完成以及教育独特性的不二法门——“教师应该是一个懂得孩子的体会,懂得怎么运用常识,懂得怎么教会孩子去学习、去日子的成年人。这样的教师应该具有一种临场的机敏和足智多谋,可以就地举动,活跃地分辩对某一个详细的孩子什么适宜,什么不适宜。”
不过,《教育的情调》是一种现象学写作,若要深化了解这些看起来十分理性、类似于经历教育学的学术著作,你就应该去诘问什么是现象学教育学。而除了《教育的情调》,范梅南的著作还有《教育机敏——教育才智的意蕴》、《日子体会研讨——人文科学视界中的教育学》、《儿童的隐秘——隐秘、隐私和自我的重新认识》(与巴斯·莱维林合著)等等,可供咱们进一步阅览。
再举一例,若有教师对关怀(关怀)教育感爱好,你就得阅览内尔·诺丁斯(Nel Noddings)的著作。内尔·诺丁斯最重要的出题是“关怀是一种联系”。因为关怀并不是一种事先就存在的事物,关怀只会产生在关怀联系之中。若教师或许任何人仅仅在单方面“想”关怀一下别人,或许仅仅单方面依照自己的幻想去展开所谓“关怀”别人的活动,关怀十有八九不会实在产生。许多在关怀上失利的教师、家长常常诉苦说,自己为孩子“操碎了心”,孩子们却一丁点都不承情,所以孩子都是“白眼狼”。殊不知,问题并不出在被关怀的孩子身上,而在于教育者本身的所谓关怀并没有树立真实的“关怀联系”之上。一个不能设身处地站在对方(被关怀者)立场上想问题,断断不能真实了解、实在感动、有用协助到对方;而不能让被关怀方“有取得感”的人,是不或许施行真实有用的关怀的。
现已耄耋之年的诺丁斯教授是开宗立派的教育哲学家,揭露出书的著作现已有20多种,翻译成中文的也有十余种。若教师们无法有太多涉猎,至少也应该阅览她的《关怀:道德和道德教育的女人观念》《学会关怀——教育的别的一种形式》《夸姣与教育》《21世纪的教育与民主》等。
天然,研讨爱好与阅览爱好的统一性及其所决议的书目不或许是原封不动的。跟着阅览、考虑、研讨的逐渐深化,咱们的阅览书目就会主动“滚雪球”。但不管阅览的雪球滚多大,书目的开列者都只能是读者自己——一个真实的研讨型、专家型的教师了。
以上是我个人关于教师阅览的一得之见,具有激烈的个人片面性。不过谁都是个人片面性地引荐阅览书目的。北京大学陈洪捷教授从前告诉我说,美国、德国教育学界都曾列举过20世纪(一百年)100本教育学经典著作,结果是99本都不相同、只要1本著作相同——那便是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干脆彻底遵循这一“激烈的个人片面性”,我在这里也特别约请有缘的教师同行阅览我个人的学术著作如《德育美学观》《崇奉教育与道德教育》《公民教育引论》《劳动教育论要》及我主编的《教育思维的花园》。《德育美学观》等著作尽管有些学究气,可是都评论了教育范畴一些深层次的理论问题,也有归于自己的学术建议。一些建议如“美学是未来的教育学”“公民教育是教育的悉数转型”“劳动教育的中心方针是价值观教育”等等,都是战胜教育坏处、提高教育质量的年代建议。而《教育思维的花园》,则是我掌管的博士生课程的“教育”效果——陈桂生、陈洪捷、郑新蓉、石中英、金生鈜教授等二十多位国内教育理论咱们和中青年研讨者在北京师范大学讲堂上给博士生开讲的讲稿或相关文稿的聚集。一切文稿均依照研讨问题的逻辑编列,在结构上分为“教育学与教育的元研讨”“教育的现实问题与年代课题”“教育学的前史、文明与比较思维” 上中下三篇。先有教育学及教育问题的元研讨,再有关于若干重要教育问题的理论剖析,最终再回到教育研讨之前史、文明、比较的视角,实际上意味着对教育理论研讨的回望、俯瞰与反思。所以我在该书的序文里由衷地说:“因为思维聚集、精彩纷呈,我信任说本书是一座‘教育思维的花园’绝非虚言。我十分愿意约请一切对教育理论有爱好的读者纵情徜徉其间。”
最终,我特别想说的是:我本人在大学结业后在老家一所彻底中学作业过8年,教过初一到高三、做过5年高三班主任,也从前是一位小有成就的中学“一线教师”。后来硕士、博士、博士后、留校作业,又在大学做“一线教育作业者”逾25年。因而,由衷期望以上关于教育学阅览书目的评论,是一次教师对教师的同行间最夸姣的学习心得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