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为什么会厌学?很多老师可能没有认真思考过或研究过这个问题,大部分老师都是研究教材教法较多,目的都是为了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把学生当作“考试机器”,很少研究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语言、肢体语言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容易产生厌学的学生。当然学生厌学的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在这里不做研究和探讨,只是讲述一些方法来提高厌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方法一:改善环境,愉悦心境
首先要改变厌学学生对生活的态度、对学习的认识,一个好的环境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之间相互配合。社会的鼓励、家庭的关怀、教师的重视、同学的友好都有利于营造一个重学、乐学的氛围,消除厌学学生被抛弃、被歧视的感觉,对学习由厌恶感、恐惧感变为愉悦感、舒适感,从而积极、主动、愉快地开始新环境中的生活、学习。
方法二:改变观念,接受自我
让厌学学生重新认识自我价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这是变厌学为乐学的重要一环。作为家长和教师,应仔细地发现厌学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从正面予以肯定,并不断强化,让他在前后比较中接受自我,认识到自己并非无可救药,而是能学好的,相信自己也是一个有能力、有前途、受尊重的人,以改变自己无能的观念。当然,对厌学学生的评价必须客观、中肯、善意,不能讽刺偏激,以免增添逆反情绪。
方法三: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厌学学生对自我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后,随即就要开始自我实践,这种尝试结果的好坏是他们能否彻底转变自己的关键。要尽量创造环境,让厌学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品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和趣味感,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彻底清除厌学的心理障碍。
方法四:学以致用,提高能力
任何一个人,对于一件自认为没有什么益处的事是不会投入太多的热心,更不会很自觉地去做的。与现实生活没有丝毫关联的学习,学生怎能不讨厌?我国的中小学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大而积的学生厌学情况,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教师缺乏智慧。一个缺乏智慧的教师,往往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很多时候都是依赖解题答案才知道解题方法,因为缺乏有效的解题分析方法,“题海”就不可避免,学生感到累也在所难免。现实的教育缺乏智慧,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习是学习,生活是生活,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可是事实并不如此,解决生活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思维过程,有效的思维方式能给解决生活问题带来很多方便,有时甚至是有了思维方式就有某个生活问题的解决方法。反过来,生活中的思维方式在学生学习方面也大都能得到体现。
方法五:关爱学生,善用真情
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真情感动学生。对于喜爱学习的学生来说,他们也许更佩服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但对厌学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在意的也许是老师是否真正关心自己,是否愿意倾听他们的感受和学习的苦恼。现在厌学的学生往往都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家长对他好的时候,他是为了父母而学,但如果他天天面对的老师总以慈样而亲切的目光注视着他,真心地爱护他,他就会为了老师而学,逐步转化以后,他的学习目的就会明确了,也就持久了。为了中考和高考,我们许多老师把越来越多的精力都花在了钻研教材和考试说明上,也花在了如何选更多更好的模拟题搞针对训练上,却把对学生学习的主体的研究忽略了:没有研究学生是不是想学,没有研究他们对题海的承受限度,可能也没有把他们真正当作有感情的人,而是把他们当作考试的机器!东北地区有一位小学教师找回了一百多个辍学的学生。有一次,他冒着大风雪赶了二十几里地到一个辍学学生的家,什么道理都没讲,学生第二天就来上学了。是这位老师的行动和真情感动了家长和学生。先感动自己的学生,这时也许不用给他们讲学习的重要性,他们也知道认真学习了。
方法六:丰富课堂,增强吸引力
教师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所以想要让学生喜欢学习,首先要从课堂上下工夫。平淡的说教只能使学生陷入昏昏欲睡的状态。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师的表情要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带有感情色彩渲染的讲解会使课堂生动、感人,充满吸引力。教师表情的变化要自然,不要做作;要适度,不要过分夸张。更不能板着面孔、毫无生机、眉头紧锁,以一副痛苦的表情面对学生。任何情绪也不能带到课堂,要以微笑见学生。教学中运用的手势、眼神、身体运动等变化是教师教学热情及感染力的具体体现。声音的变化可用来暗示不听讲或影响其他学生听讲的学生安静下来。在讲解或叙述中适当加大音量,放慢速度,配合肢体语言来起到强化重点的作用。充分利用目光的变化与学生增加感情上的交流,教师期待的目光对学生来讲是一种莫大的鼓舞。
总之,要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首先,教师应当把微笑作为面部表情的基本形态,它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使课堂上产生和谐的气氛。其次,用善于变化的课堂教学来解决学生厌学情绪,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