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些读者觉得奇怪,抑郁症患者不是情绪低落、思维迟钝、动作减少、兴趣减退吗?不是经常郁郁寡欢,默默流泪吗?怎么会经常冲动易怒呢?
确实,以上这些都是抑郁发作的典型特征,不过很多患者都不只是单纯的抑郁症,有时还伴有其它精神心理问题。比如最常见的偏执型人格,或偏执型人格改变(如果是成年人,甚至可能是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的最大特点是敏感、多疑,过分警觉,容易猜疑、把别人的好意当恶意,然后觉得非常郁闷、生气。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父母会觉得孩子非常易怒,浑身都是刺,有时“莫名其妙”就生气了,又或者完全歪曲理解了别人的意思,父母怎么解释都听不进去。
但情绪平复后,有时候他们仍有一定的自我反省能力,觉得自己可能确实想多了。也就是并未达到人格障碍的地步。
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主要原因还是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他们在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层面有很多“创伤敏感点”,涉及生活、学习中的方方面面,非常容易被激活。
比如如果父母过去因为打骂、严厉粗暴的教育对孩子造成过叠加性心理创伤,那么父母偶尔脸色阴沉、叹气皱眉(因为工作或其它事务),孩子很可能会认为父母这是对自己贬低、不满意,过去的心理创伤瞬间被激活,非常生气。
当愤怒、羞辱等负性情绪出现后,孩子继续联想到父母过去对自己造成的其它创伤;又想到现在自己生病了,学习和生活中有严重挫败感,就很容易把当下的所有挫折都归咎于父母,所以暴跳如雷,指责、甚至攻击父母,用砸东西释放怒气。
对于这种情况和表现,我们认为是大量心理创伤被激活后的激越状态,是一种激烈的释放负性情绪的方式。
换言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更加合适、准确的诊断是抑郁症,伴偏执型人格改变。
不过,部分精神科医生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患者为了一点小事就发怒、打骂家人,这属于“易激惹”,而易激惹属于轻躁狂/躁狂的典型特征之一。
说得简单一些,他们认为这是患者出现了轻躁狂/躁狂发作,所以倾向于将患者诊断为双相障碍。
其实对于轻躁狂/躁狂的典型特征,在精神科临床上仍然有争议,精神科医生们也无法达成一致。
国内精神科专家、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颜文伟教授曾指出,真正的轻躁狂/躁狂应该是“高兴愉快”“欣喜若狂”的。患者的精力充沛,自我感觉非常良好,认为前途一片光明,自己能力超强,有很多想完成的计划。
他们因为过于自信、甚至是自负,所以有时会表现得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甚至主动去挑衅别人,所以有时也容易与人发生争执。
用华西医院的孙学礼教授的话来说,这种情况才是真正的“易激惹”,是以掌控为目的的“虎的攻击”,这才能作为判断轻躁狂/躁狂的重要依据。
所以,如果青少年患者冲动易怒,家长不能光从表面作出判断,还要深入观察他们的内心活动和前后的变化。
如果孩子本来抑郁低沉、烦躁苦恼,然后经常因“一点小事”而大发雷霆,表现得非常痛苦、激愤,指责他人的不是;而情绪平复后仍然以抑郁低沉为主的话,那至少从我们的角度出发,这应该是抑郁症伴有偏执型人格改变;而不是双相障碍。
可如果孩子在抑郁发作期间冲动易怒,又在另一段时间内有欣喜若狂、狂妄自大、过分自信的表现,那就要考虑很可能是典型的双相障碍了。
#抑郁症# #双相障碍# #精神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