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好动,留意力不会集,往往学习欠好,纪律差,还常常惹麻烦,这部分孩子多半是“多动症”,这点多数人都了解;有些孩子很文静,看起来和“多动症”挨不上边,其实也有或许是“多动症”,这一点许多人必定感到意外。
有哪些体现的孩子才是“多动症”?家里有“多动症”的孩子该怎么办?今日,咱们请专业医师来说一说。
文/记者 汪燕妮 龚小莞
通讯员 厦童宣 陈鹭
漫画/小牛
典型事例
小话痨留意力不会集
左顾右盼小动作不断
分明(化名)本年9岁,上小学三年级。他的留意力很不会集,课堂上连5-10分钟的专注力都难以坚持。在家做作业也特别简略分神,常常左顾右盼,小动作不断,不时摸摸这摸摸那。他人和他说话时,他总是似听非听。写字常常常跳掉一些字,数学考试时,卷子上很显眼的送分题,他也常常会漏掉。日子中也是顾此失彼的,自己的学习用品、玩具也无法收拾清楚。此外,他的精力十分旺盛,喜爱处处攀爬,乱跑乱动,就像永动机相同。他仍是个“话痨”,自己说个不断,还常常搅扰其他人的正常对话,短少等候的耐性。
分明从幼儿园开端就呈现了这些体现,他的爸爸妈妈却并未注重,直到上小学后才在教师的主张下,带着分明到仙岳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就诊。儿童心理科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吴为阁对分明进行全面评价,确诊其为留意缺点多动妨碍,俗称多动症。
非典型事例
文静女孩成果不抱负
上课时总是发愣分心
和分明的体现相反,8岁的童童(化名)是个很文静的女孩,仅仅上课时她总是发愣、分心,学习成果不抱负,教师常常跟家长说这事,家长也很忧愁。经过具体查看,童童被确诊为多动症。
厦门市儿童医院康复科医师林伟泽说,许多家长认为,只需好动的孩子才或许患多动症,安静的孩子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其实这是认知误区。“事实上,多动症分留意力缺点型、多动激动型和混合型三种。像童童这种状况,就归于留意力缺点型,体现出来便是比较安静,但易搬运留意力,特点是被迫留意占优势、自动留意缺乏。自动留意又名有意留意,是指上课专注听讲,准时完结作业。被迫留意又名无意留意,比方聚精会神或相对会集留意力地看感兴趣的电视、玩风趣的游戏。”
怎么判别
孩子是否有多动症
从三个方面可判别
怎么判别孩子是否患了多动症?吴为阁说,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判别:一是看症状是否契合规范。主要看留意妨碍、多动、激动三大临床特征,一周有3天或以上时刻呈现这些症状,才有或许是多动症,假如一个月才呈现一两次,那就不典型;二是严峻程度(功用损害)到达中度或以上规范,对学业成果、人际关系发生不良影响;三是病程规范,起病于12岁前,契合症状规范和严峻规范至少已六个月。
吴为阁说,因为留意力不会集、特性激动等,多动症现已影响了孩子的学习、交际、课堂纪律、日子等,孩子现已没办法正常匹配其所在年龄段的人物要求。有的孩子尽管好动,可是有分寸,会看场合,依据环境的要求改动、调整人物,例如上课时能够恪守课堂纪律,即便犯过错,一两次就能纠正。而患多动症的孩子则很难合作遵守,且多次呈现相同的问题。
林伟泽说,“好动”并不代表便是多动症。好动的孩子,多体现在特定的情形下,如课后游戏、户外活动等,在需求安静或有纪律束缚的场合多能坚持不动、操控好自己行为,有目的性、有方案和组织。而患多动症的孩子行为激动,无方案,自控能力差,不管什么样的环境下都会七上八下、动个不断。
林伟泽弥补说,以学习为例,患多动症的孩子常常是家长盯得紧了,学习成果就会上去,家长稍一懈怠,成果又下滑了。“除了学习成果的崎岖改动,假如孩子好动,但家长不确定是否是多动症,能够带孩子到医院查看一下。即便不是多动症,也能够经过剖析孩子多动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处理对策,协助孩子短时刻内提高自控力和留意力。”
损害多大
前期若没有及时干涉
青春期后问题更杰出
吴为阁说,“多动症”是一种病,对孩子的损害是长时刻乃至终身的,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损害。多动症不只损害儿童的学业,构成学习困难、成果差、厌学和停学,也严峻损害他们的社会功用、人际交往、心情及自信心的开展,对家庭和社会构成较大损害。
家长和校园都应该注重儿童多动症的前期辨认。许多爸爸妈妈觉得小孩子多动才聪明,长大就好了,这种认知是过错的。事实上,假如孩子在小学低年级时就被发现有细微的多动症,就应及时进行干涉,否则到中年级时会因影响课堂纪律、打扰他人,简略被同学排挤、孤立。像分明便是这样,都有道破罐子破摔了,对同学动不动就用拳头说话,并且才9岁就有青春期背叛的倾向了,不听从爸爸妈妈的要求,医学上称之为“敌对违背妨碍”。假如未及时干涉,或许会越来越严峻。进入青春期(初中)后,跟着生长带来的交际圈子的改动、自我力气的觉悟,其性情缺点构成的激动、攻击性、损坏性行为会愈加杰出,并由此引发厌学、人际关系抵触等一系列问题。“孩子或许将青春期的精力搬运到社会场合中,过早社会化,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从校园到社会假如没有得到很好的联接和规范化教育,将给个人的价值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医师提示
教师别轻率给孩子贴标签
家长不要施行“棍棒”教育
吴为阁提示,家长和教师都应该学习相关的心理健康常识,辨认风险要素。教师假如发现问题,不要轻率当着家长的面给孩子贴标签,要用关怀孩子的口吻和家长交流,主张家长带孩子到专业组织就诊。此外,也能够似乎一些留意缺点多动妨碍筛查东西,来开始评价孩子是否有多动症倾向。他特别引荐SNAP-IV量表,只需扫描二维码便可运用。这一筛查量表东西有杰出的信效度,履行操作简略,成果可即时查阅,是现在运用最广泛的筛查、评价确诊东西,由教师或家长评价都能够。
林伟泽说,对患多动症的孩子,家长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协助,及时送孩子就医医治,不能对孩子非打即骂,施行所谓的“棍棒”式教育。“棍棒”式教育不只不能医治多动症,还会使孩子的行为愈加紊乱,让孩子的病况落井下石。“棍棒”式教育还会损坏亲子关系,损坏家庭的调和气氛,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晦气的影响。
林伟泽提示,当孩子呈现问题时,即便症状较轻、不能清晰确诊,家长也应尽力特性亲子关系,关怀和谅解孩子,坚持杰出的耐性,对孩子的学习使命不该当过于苛求。留意确保孩子的合理作息,恰当鼓舞孩子,参加到孩子的康复训练中。保持杰出的家庭环境,不只有利于孩子特性特质的构成,还会对其人生观、价值观、时刻观的刻画发生正面效果。在饮食上,应当合理膳食,不能让孩子有饮食偏好,不过分食用刺激性的食物。
作者:汪燕妮 龚小莞
来历: 厦门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