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基础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社会问题,许多家庭和学校对此感到担忧。对于为什么会有青少年犯罪,研究者们一直在进行探讨。心理学研究认为青少年犯罪心理是在个体生长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样对青少年犯罪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以下分别从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自身因素三个方面探讨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基础。
家庭因素
青少年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影响。家庭的经济状况、奶奶爷爷、父母的婚姻关系、教育方式等,这些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深刻影响。家长如果缺乏关爱和陪伴,不注意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长期处于孤独状态会导致不良的心理反应,青少年有可能会受到伤害,并产生为了得到关注而采用极端方法的倾向,甚至走向犯罪。在家庭中,家庭成员是否经常有温馨、和谐的沟通,是否存在家庭暴力和情感冷漠等,会产生末端控制、自虐倾向、偏执、攻击性等不良情绪,而这些情绪能使青少年倾向于犯罪。
学校因素
学校是青少年的重要社会环境,青少年在学校期间,他们不仅接受知识教育,同时也接受到生命教育、行为规范等等的教育。一般而言,家长更多的是强调的孩子在学业上的成绩,而教育学校更多的是就整体个人发展和行为规范进行教育。如果青少年在学校学习成绩上得不到理想的成绩,可能会被评定为不争气。另外,如果同学之间存在欺负、排斥现象,也会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有一些学校的校园文化里存在着违法,违纪的行为,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可能会认为这是可以接受的行为,也就会产生犯罪的倾向。
自身因素
青少年犯罪的自身因素也非常重要。青少年的自我价值感、性格特点、沟通交往能力等等都会影响他们的行为。其中,青少年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的问题比较突出。在成长发展过程中,是否能明确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理解自己的意义和目标,是成功、幸福的重要基础。当青少年缺少这些认知的时候,他们很有可能会产生嫉妒、艹美社会等不愉快情绪。而这种情绪能使他们变得冷酷无情、暴力倾向或者干脆走上犯罪道路。青少年的周围环境和所处的社会阶层属于什么水平,他们的生活所处的境地等等,也和青少年的学术表现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