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的安全稳定、文化传统、法治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对青少年犯罪心理产生很大影响。一方面,当社会治安不稳定、经济萧条、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时,青少年能够获得的资源有限,很可能会选择通过违 法犯罪的方式获取更多的货物;另一方面,部分青少年可能还会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融入到那些不良群体中,从而标榜自己的勇敢和成熟。
家庭环境因素
青少年的家庭环境对于其心理健康和犯罪行为发生有重要的影响。一些家庭环境不良的青少年更容易产生挫败感、不安全感、无助感等心理状况,这些心理因素很容易成为其犯罪行为发生的催化剂。比如,父母的不良行为模式, 粗暴的处理方式以及不理解心理方面的疏忽,都会使青少年对与自己交往的伙伴缺乏信任,从而压抑自己的情感需求,增加其犯罪的风险。
个体因素
青少年犯罪的个体因素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心理学因素。一方面,一些青少年本身就有先天性的行为异常,例如:缺乏疼爱、有戒心、不善交流。在追求自身目标的 过程中,其使用违法犯罪的手段不可避免;另一方面,青少年也会因为心理压力、生活压力的过重,而使得其对自己的承受能力产生异常反应,使其难以适应现实生活,导致行为异常,增加其犯罪的风险。
媒体影响因素
如今的媒体环境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些青少年常常会被媒体中所呈现的电影、电视剧、网络游戏和音乐视频影响。当很多青少年受到充斥着暴力、色情内容的媒体影响,不可避免的会让这部分青少年形成暴力、放浪和不良的行为模式,在行为上呈现出过分暴力、过度性行为、嗜赌成瘾等不良行为,增加其犯罪的风险。
同伴环境因素
青少年的同伴环境因素是影响其犯罪心理形成的一个重要方面。青少年的行为往往受到其社交群体的影响,与同龄人保持密切的关系,而青少年的交往群体有可能是一个包含犯罪行为的社交圈子。当其所交往的同伴经常从事违法活动,或者被打上“烂人”的标签,他们的不良行为惯性会明显加速,进而导致可能的犯罪行为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