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孩子的底线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社会的未来。对于每个家长来说,给孩子做出好榜样和正确引导,是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而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规则意识的培养则显得尤为重要。
规则,成为孩子自我约束的基础
规则存在的意义,首先在于规范行为,使得社会、家庭、个人都处于良好的秩序状态。而这个秩序,正是孩子成长的保障。一个有规则意识的孩子,知道什么是能做,什么是不能做,不会胡乱跑来跑去,不会瞎猜想和做事。这样一来,大人也就大大减轻了对孩子的管教和照看负担,孩子本身也能成为一个自律、独立和有安全感的人。
规则,帮助建立正确的行为价值观
孩子的行为,不仅仅是一种动作,更是对家庭、社会价值观的表达。而学习、理解和执行规则,则是孩子对价值观的体验。例如,孩子被要求按时完成作业、在卫生间里不讲话等规则,这其实都是对责任、尊重他人的体现,孩子践行了这些规则,等于也印证了这些价值观。随着孩子的成长,他能够学会思考规则的合理性和实践意义,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同时也会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
规则,让孩子明白责任和后果
在执行规则的过程中,孩子也会不断地学习,掌握责任和后果的概念。明确的规则,让孩子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应该做的事情,也知道了如果违反规则会发生什么事情。这种体验,孩子能够牢记。例如,孩子意识到在学校做了错事,老师便会让他做出赔偿或者承担相关的责任;孩子意识到在家里不按时完成作业,家长就会批评或者惩罚他。这些责任和后果,让孩子更加懂得尊重规矩、遵循规则做事,并且也学会了自我约束,成为一个更有责任感的人。
规则,教会孩子与人相处的方法
社会是一个群体生活的集体,只有懂得与人相处,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好处。而规则,则是人与人相处的基础。孩子学习规则,实际上就是在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因为规则就是人为约束,要遵循规则就要尊重他人,才能体现出自己的素质、能力、价值和尊重他人的态度。例如,孩子意识到不应该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这其实就体现了他对他人权利的尊重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同样获得他人的尊重,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在自己的成长路程中越走越宽广。
规则,必要而重要的教育手段
给孩子进行规则教育,要注意方式方法。教育不是严厉的罚站、罚跑步和体罚才有教育效果的,规则教育亦不是单纯道出规则,让孩子生硬的遵守。规则教育,更是一种方法和态度,要营造一种严谨、科学、平等的环境,让孩子从中体会规则的用处和意义,从而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和习惯。因此,规则教育需要家长和教育者共同完成,要兼顾孩子的承受能力、情感需求和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