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在生活中,很多家長都遇到過自家孩子出現說話不算話的情況,而有些父母覺得這是一件小事,所以就放任不管;還有一些父母會採取打罵的形式,逼迫孩子執行。但是這兩種教育方式都起不到任何效果,反而會讓孩子變本加厲。
孩子說話不算話怎麼解決
1、不要強迫孩子許諾。父母不要動不動就扣“好孩子、壞孩子”這樣的大帽子,要放低姿態用心去瞭解孩子,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如果父母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爲了面子,或是偷懶而簡化問題,或明示或暗示進行施壓,孩子被迫答應後,內心也並不認可,到頭來父母就會發現,要麼行不通,要麼孩子另有詭計。
2、答應孩子的千萬別毀約。身教重於言教,寶寶總是有樣學樣。父母率先垂範,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先做到言出必行。比如答應孩子週末去郊遊,即便有事也要推掉去陪孩子;答應孩子攢幾朵小貼畫就買一隻大玩具,那就兌現。父母做得到,孩子也會說話算話。
3、溫柔而堅定的執行規則。如果這個要求或者是規則使我們和孩子共同協商制定的,效果一定會更好。我們一定要和孩子重複提到,之前我們制定的規則,並且不是讓孩子聽父母的話,而是我們兩個人都要遵守,尊重我們共同制定的規則,讓孩子和我們是站在一起的。制定以後要堅決的執行,大人一定要說話算話,才能讓孩子信守承諾,這是一箇相互的過程。
4、幫助孩子認識、理解承諾。想要孩子能做到自己的承諾,就需要讓孩子理解什麼是諾言。父母可以用孩子可以理解的簡單的話語解釋“承諾就是約定,答應了別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當然了,孩子的認知能力有限,同時也缺乏經驗,家長就可以藉助一些場景來幫助孩子理解。
孩子說話不算話的原因
1、受到大人的脅迫勉強答應的承諾。比如說“喫一顆糖果的孩子纔是好孩子!”孩子爲了做好孩子自然會表示自己願意只吃一顆。但是如果這時,有其他人告訴孩子你可以喫,那麼孩子一定會毫不猶豫的把糖果塞進嘴裏。
2、孩子對所答應的內容並不瞭解。當孩子受到父母的引導後,答應了父母的要求,但是因爲對所答應的內容並沒有清楚的理解,那麼孩子就很容易不按約定執行。因爲對孩子而言,他根本不瞭解自己答應的內容是什麼?
3、孩子在試探父母的邊界底線。你會發現父母遵守原則,往往都是心情好的時候怎麼都行,心情不好的時候必須要孩子嚴格遵守。完全違背了當時共同提出的規則,變成了視家長心情好壞而定。對於這樣的現象,其實並不是孩子的出爾反爾,反倒是家長的陰晴不定造成孩子不能守諾。
孩子說話不算話的影響
性格逐漸變得圓滑世故。當孩子總是爲一些自己答應過要完成但是最終又不願意完成的事情所做出推脫的這種行爲時,很容易就會因此而給孩子的性格養成方面帶來圓滑世故的影響,這對於思想單純的孩子來說,是不好的一種影響。
做事不再得到他人信任。就像“狼來了”的故事一樣,一旦當孩子出現頻繁性的答應別人事情但是又做不到的這種習慣性行爲後,久而久之,他人也會逐漸開始不信任孩子,甚至不願意再與其進行相處或者是交際。這種由於孩子羣體自身存在的“沒信用”問題而演變成爲的“信任危機”,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來說,是絕對會帶來不利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