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并不是现代品格心思学的故土,但我国的思维家向来注重人道与品德问题的讨论,因此在其理论中闪烁着品格心思学思维的光辉,至今仍有必定的启示含义。
01人道论
02性习论
源于商代前期,伊尹劝诫太甲:“兹乃不义,习与性成”(《太甲上》),后来,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论语·阳货》),之后,荀子提出:“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全国之功于是就也”(《荀子·礼论》)。汉代董仲舒提出:“如其生之天然之质谓之性。性者,质也”(《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老庄的性习论观念非但不注重后天的品德教化,反而视之为万恶之源,提出复归于朴的思维。老子常用婴儿、赤子作比方:“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响马无有。”(《老子·十九章》)。
庄子提出反真去伪的性习心思思维:“性者,生之质也。性之动,谓之为;为之伪,谓之失。”(《庄子·庚桑楚》)
03品格分类
我国最早的一本医学作品《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关于气质分类的理论。按阴阳学说把人分为五种类型,即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平和。
最早的历史文献之一《尚书》中,也有关于品格类型的描绘。九德,即“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尚书·皐陶谟》)
孔子依据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品格人类的办法。不只从人的智力上把人分为上智、中人、下愚三类,还从性情上把人分为狂者、中行、狷者三种。
三国时期的刘邵习惯政治实践需求,进行了品格分类。载气名著《人物志》中,把人的性情分为十二中类型:强毅、和婉、雄悍、惧慎、凌楷、辩博、宏普、清高、休动、寂静、朴露、韬谲。
04抱负品格
我国心思学史学家燕国材将《周易》对抱负品格的描绘进行了归纳,得到18项心思特征:
天人合一的主客观念;奋发有为的活跃情绪;自强不息的进取精力;善良礼智的完好品德;谦善逊让的夸姣德行;诚信不欺的正派精力;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自我控制的调控才能;锲而不舍的坚持精力;与人和乐的活跃情感;与人和同的待人情绪;光明正大的广大胸襟;认真负责的工作情绪;刚柔并济的处事办法;胜不骄、败不馁的正确情绪;趋时守中的处事准则;改造发明的革新精力;特立独行的完善品格。
孔孟等儒家代表承继《周易》的观念,提出:仁人、克己、公平、谦恭好学、治国平全国等。
先秦老庄学派的抱负品格与孔孟儒家的抱负品格相去甚远。建议清静无为,“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要到达无为的境地,首先要守弱,并且讲不堆集,不争夺:“圣人不积。既以为人愈有,既以与人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庄子承继老子的软弱无为的处世哲学,并加以开展,提出抱负品格的规范:无情、无己、无所待、无用、不以人助天。
05品格的构成与完善
孔子不只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品格上的差异,并且讨论了影响品格构成的要素条件以及完善品格的办法与途径。杰出四种途径。
先天要素:“性相近,习相远。”
环境要素:“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问其臭,亦与之化矣。故曰:‘丹之所藏者赤,乌之所藏者黑。’正人慎所藏。”
学习与教育要素:“学而知之”、“学而不厌”、“敏以求之”
主观努力要素:“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06品格心思的点评与调查
我国古代是人治的国家,因此特别注重人才的辨别与选用,构成了“任人唯贤”的传统。
关于心思检验办法性质的记载,最早见于《尚书·尧典》:唐尧对舜进行数年的调查,调查采取了五条,一是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调查其相关的心思品质;二是让舜拟定五种常法,成果公民都能依从;三是让舜总理百官,百官都乐于听从指挥;四是让舜招待来宾,来宾都很景仰;五是派舜巡查山林,虽遭受烈风雷电也未迷误。合格后,才把帝位让给他。(我国现代心思学家张耀翔对此点评很高,他说:“这清楚是一个迷津检验——一个以人做被试之大规划迷津检验。”)
三国时期的刘邵《八观》体系的论说了判定人才的八种调查办法。
观其夺救,以明间杂;观其感变,以审其度;观其至质,以知其名;观其所由,以辨依似;观其爱敬,以知通塞;观其情机,以辨恕惑;观其所短,知其所长;观其聪明,以知所达。
三国时的大政治家诸葛亮关于调查人才的办法特很有特色,提出了七种办法:
知人之道有七焉:
一曰,间之以对错,而观其志;
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三曰,咨之以策略,而观其识;
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我知道你在看哟
扫码重视咱们
微信号大众号 : 芸学教育
新浪微博:@芸学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