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七这一天像极了“厌倦表白日”,由于多个词条上了微博热搜,例如“不想上班”“初七”“怎么应对节后焦虑”“假日完毕”等等,好像这一天的时刻是专门留给被窝里吐槽的,但是每一个吐槽的人明明都老老实实地坐在了工位上。网络上满满的复工焦虑,使得网友们的讲话与查找成为一种精力上的抱团取暖。
新年长假,是中国人最为垂青的一个亲情假,它寄予了国人最深重的“精力认同”之情意。这个年,无论是在哪里过的,都让咱们的身体和魂灵改变了长时刻“在路上”的重复与疲倦,呈现出一种与作业期间大有差异的慢节奏状况。咱们的肉体需求这样的歇息,咱们的精力需求这样的共情。
但所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又所谓团聚时难别亦难。所以,复工焦虑是能够了解的一种心情,关于复工焦虑的表达也是能够被容纳、被尊重的一种行为。
不过,作业和私人生活都是人生最重要的内容。即使是有勇气和情怀做到“国际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即使是完成了被人艳羡的财政自在,不作业,只愉快游玩,也是不太实际的。毛姆小说《月亮与六便士》里的斯特里克兰德,人到中年时摆脱了坐班的日子,依照自己的志愿做了一名避世的画家,这是许多都市上班族神往的人生,但问题是,画画同样是在营生,也就是在作业,仅仅方式不同罢了。
可见,无论是“月亮”仍是“六便士”,咱们都无法视若无睹和“二选一”。感叹新年假日还不行长,慨叹“时刻都去哪儿了”,再正常不过,但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休整完毕,就得快速度过这段心情的动摇期,把身体和心情调理到活跃状况,及时从倦态中走出,持续营建咱们在人世间的漫漫“工程”。
其实,假日后的心思重建,非常重要。但这么多年来,咱们好像并没有设置好休闲与作业的缓冲期。假日余额有限是一方面,认识有限是另一方面。人不是机器,不能随时摁下“按钮”,进入各种状况,但人能够掌控身体的语言和节奏,以习惯社会规矩,习惯各种困难的冲击。(伍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