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内容页

陈琦教育心理学[陈琦教育心理学pdf]

2022-01-04 02:57:04亲子关系62

国际上大约没有孩子不爱玩捉迷藏的游戏。

在纪录片《北鼻的异想国际》中,英国心思学家Casper Addyman对超越300对爸爸妈妈与宝宝进行了查询试验。

他让这些爸爸妈妈和宝宝玩了五个不同的亲子互动游戏:撕纸、手帕放进嘴里、把杯子当作帽子戴、装成猫咪、躲猫猫。

试验成果发现:小宝宝们玩得最高兴的游戏便是躲猫猫,超越70%的宝宝会被游戏逗得开怀大笑!

如上图,这种“捂着脸,再逐渐翻开”的躲猫猫游戏,再合作上爸爸妈妈夸大的声响或许动作,小宝宝们都特别喜爱。

而稍大一点的孩子,则会主动地去躲起来,让大人来找,玩得乐此不疲。

不论是以上哪种方法的捉迷藏游戏,它们的原理其实大致相同:一方躲藏,一方寻觅。

可是,不知道咱们有没有注意到一个风趣的现象:孩子在躲藏的进程中,常常会演出“掩耳盗铃”或许“此地无银三百两”等啼笑皆非的工作。

比方,他们会像鸵鸟相同把头藏起来,却还大模大样地撅着个屁股;或许,家长问:“藏好了吗?”孩子马上大声地露出自己的方位:“藏好了”。有的娃乃至原地不动,用双手捂住自己的眼睛,就说自己藏好了。

有家长就此问题给咱们留言,置疑孩子是不是智商有问题:

孩子2岁了,特喜爱捉迷藏,可他总是藏了头不藏脚,大人也教过,但他仍是不会把自己完好的藏起来,这孩子是不是有点“缺心眼”啊?

其实不然。

孩子的这些行为尽管会让咱们哭笑不得,但其实,这些行为的背面隐藏着孩子心思认知发育的小秘密。

今日,咱们就来和咱们好好聊一聊。

为什么全国际的孩子都爱捉迷藏?

为了搞清楚小孩子为什么都喜爱玩捉迷藏的游戏,2017年,波兰华沙大学研讨团队对此进行了专门的研讨。

研讨发现:

4个月左右的婴儿,就现已对家人进行的躲猫猫游戏有所回应;

到了6个月大时,他们现已能和家人很好的进行互动游戏了。

为什么宝宝们都如此酷爱躲猫猫游戏呢?

首要,咱们要了解一个心思学名词——客体永久性(也称物体常恒性)。

客体永久性,是瑞士开展心思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即便目标或物品无法被人所感知,但目标仍然客观存在。

换句话说,你面前放了个玩具,你闭上眼睛说你看不见,但不代表这个玩具不存在。

1954年,皮亚杰规划了一个简略的“幕布试验”。

试验目标是一个几个月大的小宝宝。

当给她一个小玩具时,她会很高兴地伸手去拿;可是当大人用一张纸将玩具挡住时,她就不再寻觅,体现得很惊奇,如同这个玩具不存在了相同。

这个试验很好地说明晰,关于小宝宝来说,在大脑发育的初期,是不具备“客体永久性”这个概念的。

小宝宝会以为,他们看得到的东西才是存在的,而看不到的便是不存在。

那多大的孩子才会构成“客体永久性”这个概念呢?

皮亚杰以为,宝宝在9个月大的时分才干意识到,即便物体被遮挡,它也仍然存在这一现实。

那“客体永久性”是怎么构成的呢?

小宝宝们是很聪明的,他们会不断地经过眼睛看,手接触,去认知事物。

再加上跟大人的互动,尝试着去了解“有些东西尽管看不见,但它是永久存在的”,不断地增强对“客体永久性”的认知。

而躲猫猫、捉迷藏这类游戏,便是小宝宝在经过和大人“躲藏”和“寻觅”的互动进程中,取得“客体永久性”的开展和认知的重要途径。

他们会从一开端的惊奇“妈妈去哪儿?妈妈又出来了“,逐渐变成”哈哈,我知道你就在这儿“。

这个游戏进程,有猎奇,有影响,有惊喜,还有与大人之间互动的愉悦感。

而且,这也是一种婴儿与爸爸妈妈之间联络树立的有用方法,对婴儿来说他们取得了奖赏和鼓舞。

这便是为什么宝宝们对“捉迷藏”游戏乐此不疲的原因。

而这种游戏方法,恰恰也是儿童心思认知开展的必经之路。

为什么小朋友捉迷藏总是只藏脑袋不藏脚?

这儿,咱们要讲到儿童心思学家皮亚杰的另一个经典的试验——三山试验。

这次的试验目标分为两组,一组为6岁以内,一组为6岁以上。

他用塑胶模型做了三座不同巨细、外形悬殊的山丘立体模型,并别离从模型的4个方位对着模型拍了4张相片(A、B、C、D)。

皮亚杰先让幼儿绕模型一周观看,在A方位坐下,然后在幼儿的对面(C方位)放一个娃娃。

然后,他让幼儿在A、B、C、D,4张相片中选出自己看到的现象,和娃娃看到的现象。

成果出来了:

6岁以内的孩子,两张相片都挑选了A,他们觉得娃娃和自己看到的现象相同;而大多数6岁以上的孩子,现已学会从别人的视点看问题,别离挑选了A和C。

由此试验,皮亚杰得出这样的定论:6岁以下的幼儿倾向以“自己眼睛所见到的情况”类推别人所见。

简略来说,他们会以为自己看到的,跟别人看到的是相同的;自己看不见的,别人也会看不见。

所以,孩子才会呈现捉迷藏时“只藏脑袋不藏脚”的风趣行为。

心思学家们也以为,幼儿的感知国际是双向的:我看不到你,你就看不到我。

这是由于6岁以下的孩子多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缺少观念采用的才能,还不会从别人的视点来看待事物。

假如你就此以为孩子“只藏脑袋不藏脚”是由于孩子智商不高,那就太委屈他们了。

捉迷藏还有一个优点你必定得知道!

儿童心思学家皮亚杰以为,9个月以内的小宝宝,还没有构成“客体永久性”的心思认知。

一个东西在他们眼前消失了,他们会以为是真的消失了。

假如消失的这个东西,是爸爸妈妈,是家人,那他们会天性地发生被遗弃的惊骇感。

有一部叫《寂静岭》的恐怖片,里边有这样一个情节:身边的人逐渐地悉数消失了,最终只要自己被困在“异界”中,这样的惊骇感是很苦楚的。

电影《寂静岭》

关于还没有树立“客体永久性“认知的小宝宝来说,他们找不到大人时,惧怕别离的这种惊骇的感觉是相同的。

而捉迷藏有一个什么优点呢?

它能有助于构建宝宝的安全感和缓解由于和爸爸妈妈别离所发生的焦虑。

由于在重复地玩捉迷藏的进程中,孩子会逐渐地理解一个道理:

爸爸妈妈的消失仅仅暂时的,并不是真的不见了。我尽管看不见他们,但他们并没有走远,还会再呈现的。

常常和孩子玩这样的游戏,就能很好的协助他们缓解别离焦虑。

说不定,那些在幼儿园门口大哭大闹,不愿上学的小宝宝们,便是捉迷藏游戏玩少了。

最终,我想说的是:

不论是捉迷藏也好,仍是其他的游戏也好,对小孩子而言,爸爸妈妈的陪同和互动才是他们最好的感知国际、获取心思开展和认知的方法。

家长们也不要忧虑孩子“蠢”,更不要由于孩子的“天真”行为去讪笑他们。

咱们只需要合作孩子,在他们“只藏脑袋不藏脚”的时分,伪装真的看不到,处处去找,纵情地开端咱们的“扮演”就好啦!

参考资料:1.Baillargeon, R,& DeVos, J, (1991),Object permanence in young infants: Further evidence.Child Development, 62, 1227-1246.2.Piaget, Jean (1977). Gruber, Howard E.; Vonèche, J. Jacques. (eds.). The essential Piaget. London: Routledge and K. Paul. ISBN 978-0710087782. OCLC 3813049.3.Nomikou, I, Leonardi, G, Radkowska, A, R?czaszek-Leonardi, J, & Rohlfing, K. J. (2017). Taking up an active role: Emerging participation in early Mother–Infant interaction during peekaboo routine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8 doi:10.3389/fpsyg.2017.016564. 陈琦,刘儒德,今世教育心思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 (美)谢弗著,胡清芬译.《开展心思学的要害概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TAG标签: 形容心理活动的词语 警察抑郁症 心理学研究生考什么 犯罪心理韩版豆瓣 
再来一篇
上一篇:抑郁症不想上学怎么办[初二抑郁休学的后果] 下一篇:心理测量者01[心理测量者全集]
猜你喜欢